Medical Assistance

July 8, 2022
洪暄芮 (早产儿)
来自双溪大年的洪添城(32岁)及高佩莹(29岁)在2019年5月20日结婚,结婚不久后高佩莹即飞往新加坡工作,而洪添城则在去年行管令前飞到新加坡觅职。 去年年尾,高佩莹成功怀上宝宝,这是他们夫妻俩首个爱情结晶,两人欢天喜地期待宝宝到来,高佩莹也计划着在孕期8个月时回到双溪大年待产。岂料,就在2月19日,孕期只有24周的高佩莹出现了腹痛现象,她担心腹中胎儿,因此前往诊所检查,当时候医生只给她安胎药,而她也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服用。 2月21日当天,高佩莹再度腹痛,这一次她急忙到医院,医生为她检查后,发现阴道已经开了一指,而医生再为她打一支安胎针,她也以为孩子仍可以在腹中待到预产期。 几个小时后,情况不稳定医生再度为她打安胎针,并为她检查,然而医生发现她的阴道已经开了10指,胎儿随时可以出生。22日凌晨3时许,女婴便呱呱坠地,由于她的胎龄只有24周大,因此医生火速的将她送往早产儿加护育婴箱,并预计必须住约160天,即一直到她原来的预产期,并且情况稳定,才可以离开早产儿加护育婴箱。 妊娠小于28周分娩的是超早产儿,像小暄芮这样24周胎龄的宝宝,堪称“早产中的早产”,她出生时仅670克,犹如成人手掌般大小,皮肤也红到好像透明一样,不仅需要小心翼翼照料,更需要时刻观察她细微的变化。 由于胎龄只有24周便出生 ,小暄芮身体有许多器官仍未发育完整,当中包括肺部及脑部,目前她仍无法自助呼吸,必须依赖呼吸辅助器呼吸,不幸中的大幸是,她的身体外观则已经发育完整。 医药费保守估计新币40万新元,折合马币约125万令吉,这对年轻的夫妻面对巨额医药费,仅能负担大约马币5万令吉的医药费,剩余的无力负担,因此向本会求助。 父亲洪添城,在新加坡任职建筑公司协调员,月薪为2700新元,母亲高佩莹为新加坡贷款机构的客服,月薪为2768新元。 本会在审核她的个案后,议决协助筹募120万令吉的医药费,让这对年轻的夫妇可以安心的和宝宝一起创造生命的奇迹。 巴掌宝宝洪暄芮所需的120万令吉的款项经已在29小时内筹足,让她及父母在众人的祝福及呵护下更有能量的面对挑战,期许小宝宝继续坚持,因为有许多人在为她加油打气。 小宝宝展现了惊人的生命力,她的进展良好,体重也陆续的增加,身体器官也慢慢发育正常,基金会也时时刻刻向新加坡医院跟进小暄芮情况。 2021年9月17日,小暄芮终于回家了!爸爸洪添城将母女俩送到新加坡关卡,办理好手续后,救护车就把母女从关卡直送到双溪大年。经过8小时的舟车劳顿,小暄芮及妈妈终于抵达双溪大年的住家,家人欣喜若狂,因为这小暄芮出生至今200多天以来,第一次回家,意义非凡,奶奶更是激动得大叫,因为她终于见到日思夜念的孙女。 2022年新年,父亲在获得返马与家人在新春团聚时,偕同妻子及宝宝洪暄芮到来基金会服务楼拜个早年,恭祝各界新年快乐,洪暄芮逗趣呆萌的模样惹人疼爱,很难想象11个月前,她还是一个仅有670克中的超早产女婴。

June 29, 2022
曾于桐 & 曾于庭 (双胞胎早产儿先心病)
两夫妻喜迎双胞胎的降临,不料怀胎24周时,医生检验发现胎盘积水,需要紧急剖腹产,否则不仅双胞胎性命难保,就连产妇性命也受到威胁。 双胞胎于去年11月出生,当时姐姐曾于桐体重800克,而妹妹曾于庭仅仅600克,看着如此幼小的双胞胎,父母心焦如焚,除了孩子情况不稳定需要在育婴箱待上至少4个月,庞大的医疗开销更让父母发愁。 两个孩子不仅早产,医生为她们检验时,还发现她们的小心脏都有孔,所以那时两姐妹都被紧急送入加护病房育婴箱接受治疗,更靠着辅助器存活。 妈妈甫生产完毕,更担忧2名宝宝的状况,除了每天哭而茶饭不思,也时常往返医院为孩子加油打气。好不容易熬过了4个月,妹妹于庭心脏洞口经已自行闭合,随即得以出院返家,惟尚需仰赖呼吸辅助器,因此租借氧气机确保孩子氧气供应足够。 至于姐姐于桐心脏的洞口较大无法自行闭合 ,医学上称为房间隔缺损(ASD) ,而且心脏孔比一般人大,有呼吸困难,需插管进食及接上呼吸辅助器,所以续留在加护病房接受观察至今。 医生告知,姐姐于桐需要在日后进行心脏修复手术,目前因为于桐的年龄与体重还很小不适宜动手术。两姐妹目前的体重也经已超过4公斤。 父亲曾钲杰Chen Chin Kit(38岁)在疫情前是一名会计员,月薪5000令吉,不过因为疫情影响工作,2年前转行任职工厂主管,薪金3500令吉;母亲郑莉颖Cheng Li Yin(33岁)是银行电话推销员,因双胞胎早产,她自今年1月就暂时向公司申请无薪假照顾孩子。他们还育有一名3岁的女儿暂时交由外婆照顾。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2年6月29日发动筹款,在短短3小时内筹足所需的8万令吉医药费。 父母非常感激社会大众伸出的援手,协助他们一家暂渡难关,惟早产儿还需要定期复诊及检验各个器官的发育,希望社会大众继续为孩子祈福及加油打气。 欲深入了解双胞胎姐妹花的早产经历可点击以下链接: Part 1:发动筹款 Part 2:筹足

June 25, 2022
Harisman Naufan (心脏疾病)
Harisman Naufan (心脏疾病) 这名宝宝Harisman Naufan Bin Amran源自霹雳宜力深山的一座原住民TEMIAR部落,母亲是在宜力医院足月生产,生产过程一切顺利。不料宝宝出生片刻,全身发绀,而且伴随呼吸急促及气喘,被紧急送入加护病房抢救。 隔天转到太平医院检验,不过因为没有相关专科医生,因此再转介到槟城医院。检验结果显示宝宝患有严重心疾,需要在两周内手术,否则会随时一命呜呼,惟宝宝所需的9万5000令吉手术费让父母一筹莫展。 Harisman Naufan于2022年5月27日出生,甫出娘胎即被检验患上心血管对调,包括大动脉转位(TGA)、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紧急需要手术保命。 宝宝目前在槟城医院加护病房仰赖呼吸辅助器,出生至今未曾返家,宝宝需要在专科医院进行手术保命,否则小生命难保。 这个病人源自原住民(Temiar族),居住在Perak Grik的深山,从泊油路转进红泥路去到原住民部落需要约2个小时,没有水电供应,晚上只有点蜡烛及喝山泉水。 母亲乘搭救护车跟随孩子到医院,爸爸则领着700令吉的全副身家,搭电召车5至6个小时尾随到医院,他们居住在医院提供的病人家属宿舍,靠着身上仅仅的700令吉度过了近一个月,他们完全毫无头绪孩子的病况,更不清楚孩子何时可以手术。 父亲Amran bin Bayang(30岁)是一名割胶工友,薪水介于100至500令吉;母亲Rohana bt Jali (25岁)是一名家庭主妇,两夫妻育有3名孩子,包括7岁儿子、两岁女儿及生病宝宝。由于居住在深山,所以他们都是靠吃木薯、稻米、野生蔬果、河水的鱼等,有饲养家禽,父亲只有一架摩多代步割胶。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2年6月25日发动筹款,已筹足所需的9万5000令吉医药费。

May 23, 2022
Nursharinie Bt Nirwandi (心脏疾病)
来自沙巴拿笃的Nursharinie Bt Nirwandi,是于2021年3月出生,当时看起来健康无恙,不料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父母赶紧带她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女儿患有先心病,即右室双出口(DORV)及心室中膈缺损(VSD)。 母亲坦言,她既担心又惊讶,之前所生的3个孩子都很健康,没想到小女儿会遭遇此病。当时因为女儿尚小,医生用药暂时控制病情,不过坦诚女儿的心疾问题是需要手术才能续命。 医生建议待女儿体重达5公斤以上才进行手术,同时也因为该医院没有充分的手术医疗设备,所以建议父母把女儿送到西马医院进行手术。 2021年11月,为了治疗小女儿,父母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们借钱,甚至典当家里的东西,才凑够钱买飞机票,带着孩子们毅然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家,举家从东马飞到西马,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如今Nursharinie的体重已达标,可以进行心疾手术,手术费8万令吉,其他机构资助2万5000令吉,尚缺5万5000令吉。Nursharinie目前一岁,在哭闹时,嘴唇就会发绀,若不及时动手术,会导致缺氧和心脏骤停。 父亲Nirwandi(37岁)是兼职保安员(月薪1200令吉),母亲Selbia(33岁)则是家庭主妇,日常生活费加上女儿的医药费,已经是捉襟见肘。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2年5月23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5万5000令吉医药费。 Nursharinie于2022年6月29日进行心疾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在加护病房观察数日后便转入普通病房,父母非常感谢大众的捐款让女婴顺利的进行手术。

May 19, 2022
陈家 (领养家庭)
来自槟城北海的林俊妗因为需要照顾癫痫丈夫,又要载送孩子上下课、出入医院,她只能打家庭包装工,母兼父职赚钱养家。微薄的收入无法养活一家5口,所以她四处申请援助,有时更是有一餐没一餐的过日子。 林俊妗的丈夫陈炳新(49岁)患癫痫症多年,近年来病情严重导致无法工作,19岁长子患有精神疾病、13岁次子则学习障碍,而7岁幼子则就读1年级。本会审核后议决领养他们一家五口,并助筹8万令吉生活费,剩余则充教育及医疗储备,至少在4年内他们的生活是稳定的。 【林俊妗的一颗肾因衰竭而已割除,靠着单肾劳碌生活养家糊口】 林俊妗第一任丈夫去世多年,当年她带着患有精神疾病的长子改嫁现任丈夫陈炳新(49岁),当时丈夫患有癫痫症,不过尚在一家餐馆打工,而俊妗则任职裁缝,两夫妻生活勉强过得去,次子及幼子也陆续出生。 2018年其丈夫病情严重,时常头晕、跌倒,几乎一周两三次癫痫症发作导致他无法工作,曾经一度头晕跌倒而不偏不倚脚部击中摩多排热管而遭烫伤。而林俊妗则在家任职包装散工,每个月赚取约300令吉收入,两名孩子每个月获得各150令吉的特殊儿童援助金。 除了照顾孩子,需要载送孩子上下学,携带丈夫孩子出入医院复诊、更需要照顾一家五口的饮食,还需要赚钱养家烦生活费,忙碌的生活让她忘记了照顾自己。 2001年,她因为脚肿及无法排尿而看诊,被发现其左肾脏衰竭需要切除,仅剩下一颗肾脏在运作。而7年前,其子宫内外长瘤,医生建议开刀,惟无人照顾孩子,所以情况一拖再拖。 19岁长子患有精神疾病,目前在特殊中学就读园艺课最后一年;次子13岁则是学习障碍,目前在普通中学就读预备班,两名孩子持有残疾人士卡,每个月也通过学校获得150令吉的援助金。幼子7岁一年级,每天都饮用奶粉,他们一家五口居住在北海一栋人民组屋单位,经已拖欠数千令吉的租金。 他们生活清苦,每个月的开销包括医疗费、教育费、伙食费、水电费及电话费、房租、交通费、家庭用品等,每个月都是捉襟见肘。本会在家访审核后,议决协助他们筹募8万令吉的费用,并每个月承担他们的生活开销,若需要教育费或者医疗费也可从中扣除。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2年5月19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8万令吉医药费。 林俊妗除了感激来自社会大众的援助,也承诺将正视自己健康亮红灯的问题,并会到医院看诊求医。

May 13, 2022
张承宇 (心脏疾病)
来自槟城的1岁男童张承宇看似活泼,却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心疾问题,在4个月大经已动手术舒缓病情,尽管如此,妈妈每天都提醒吊胆,因为不知何时孩子心疾恶化。 张承宇自妈妈怀孕,在母胎至出生一切正常,出生体重2.1公斤。由于是第一胎都是新手父母,所以孩子只要一哭闹,或者玩闹过度就会嘴唇及指甲发绀,夫妻俩不懂这是身体缺氧的症状。 直到宝宝4个月大时哭闹及呕吐,就带他到诊所看诊,医生发现他的嘴唇及指甲发绀,断定心脏有问题,写了推荐信紧急转介到槟城中央医院急诊部。 医院医生细查后,证实宝宝患上严重的法洛四联症(TOF),囊括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肺动脉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4大状况。宝宝经已在2021年9月14日进行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Blalock–Taussig shunt)减轻青紫状况。 2021年9月23日,因右半膈瘫痪而再进行手术 (plication of right hemidiaphragm),如今需要进行第三次的手术修复小小心脏,期许手术后即可平安健康的长大。 爸爸张正直(30岁)是家私工友,每个月薪金约1800令吉,妈妈许茹彬(31岁)因为需要照顾孩子而辞职在家。原本她在制衣厂工作薪水2000令吉,孩子则交由外婆看顾,不料孩子被诊断患上先心病后,而且得使用导管喝奶,妈妈只有被迫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这是他们两夫妻唯一的孩子。 一家三口靠着丈夫赚取微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完全没有能力负担所需的庞大医药费,因此辗辗转转向本会求助。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2年5月13日发动筹款,在21小时内筹足所需的8万令吉医药费。 承宇于2022年5月19日入院,而当天也是他一岁生日,隔日(20日)将进行手术。这是小承宇的第三次手术,也是最关键的手术,庆幸手术非常成功! 本会及父母感谢社会大众的捐助,让承宇可以在黄金期内进行手术,可以摆脱心疾纠缠,平平安安健康长大。

April 29, 2022
Roslan Bin Jamil (肝脏移植)
来自雪兰莪的Roslan Bin Jamil(56岁,单身)是于去年被确诊肝脏衰竭,10月医生建议他进行肝脏移植,如不换肝他的寿命估计不到12个月,同时也通知了其兄姐寻找适合捐肝的人。 基于Roslan的兄姐已年长,庆幸他有一班善良的外甥及侄儿愿意捐肝,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后,居住在柔佛的35岁外甥女肝脏适合移植给他,而已婚的外甥女也取得丈夫的同意活体捐肝给小叔。 外甥女愿与小叔“同肝”共苦,惟活体肝脏移植费用需要13万令吉,庞大的医费家人无法负担,急盼大众的捐助,让Roslan得以把握在黄金期内进行移植手术。 【肝脏已经衰竭,所以导致无法正常排水,肚子圆滚滚似怀胎7个月】 Roslan是于2019年6月因咳血而到政府诊所看诊,随后被转介到医院检验,当时检验到是C型肝炎患者,而且患有糖尿病,情况不严重,只是服药及定期复诊即可。 2021年5月,Roslan如常复诊,并被安排进行超声扫描,报告显示其位于肚子的淋巴出现水肿迹象,随后医院转介他到马大医院看诊,随后在8月份,Roslan的肚子开始肿胀,之后脚也水肿得连走路都有困难。经过医生详细的诊断后,发现他的肝脏已经衰竭,所以导致无法正常排水,肚子更是圆滚滚似怀了7个月的孕妇般。 Roslan每一个月都需要入院进行人工排水至少一次,他曾试过累计5周的积水,到医院进行人工排水时,竟排出了24公升的水。 2021年10月,医生建议病人进行肝脏移植,如不换肝他的寿命估计不到12个月,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他也愿意放手一搏,因为也只有肝脏移植手术,他才能保命续命。 56岁的Roslan年轻时曾任职工厂操作员、收费站收银员、披萨店客服,都是自供自足。去年3月杪,因病带来诸多不适而停职。 他也为了治病,去年已经领取了所有的公积金缴付医药费及日常开销,虽然兄姐们偶尔也会补贴一些钱,但如今需要进行活体肝脏移植手术,13万令吉的医费家人无能为力,所以才寻求本基金会的援助,盼得到社会大众的捐助。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4月29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13万令吉医药费。 医生已安排他于200年5月25日进行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但Roslan不幸患上新冠病毒,手术被迫延期至2022年7月13日,术前必须注意饮食,而他也会遵从医生的指示,确保身体状况良好等待进行移植的那一天。

April 15, 2022
丘于彤(生活费用援助)
来自吉打居林,就读小学二年级的丘于彤知道自己来自缺失的家庭,也知道自己的家境清寒,她爱好阅读,懂事的她除了努力读书,也掩盖起一般小女孩喜欢洋娃娃、乐高、积木、学钢琴的兴趣。尽管如此,她依然是乐观积极的小孩。 外婆体弱多病,不仅面对断粮窘境,更忧心百年归老后癫痫女儿及孙女的未来,本会在经过家访审核后,发动筹募10万令吉,资助他们一家5年的生活费及教育费,协助他们一家暂渡难关。 【父亲车祸去世、患有癫痫症的母亲一直郁郁寡欢以泪洗脸,更在去年尾失去工作让她愁眉不展】 于彤的父亲丘荣山于2018年9月份遭遇车祸,当时候在医院检查后没事隔天就如常上班,但3个月后时常肚子疼检验结果显示无异样,不料2019年1月1日他因为腹痛而紧急入院,并于隔天突然猝死。 于彤外婆向院方查询真正死因但不果,外婆后来得知于彤父亲在车祸后有去照X光,结果显示其肋骨断了3根,却也强忍痛楚如常工作,死亡报告显示死因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爆血管)。于彤父亲生前是在一家资源回收中心任职啰哩司机,负责到处回收物件,月薪大约2000令吉,去世时享年51岁。 至于于彤43岁母亲林雁眉在中学时期就患有癫痫症,她会突然就癫痫症发作而突然倒地,更多次敲到地面导致眼镜爆裂、下巴摔伤,严重时曾一度缝针,平时需到医院复诊及服药控制病情。 她在资源回收中心工作已10年,月薪1200令吉,去年6月之后因疫情影响而薪金减半,仅剩下600令吉,12月则被辞退,一家三口顿失去经济来源,因为病况也更难觅职。 母亲林雁眉坦言,丈夫的离世让她走不出阴霾,他们是因为相亲才结婚,而丈夫也没有嫌弃她的癫痫症,是顾家及疼爱妻女的男人,丈夫离世时女儿才6岁。她时常思念丈夫,甚至和女儿抱着一起哭。 “现在,为了女儿我会振作,我要给女儿一个好榜样。” 至于外婆苏丽云年轻时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丈夫早逝一人拉拔孩子长大,目前外婆照顾女儿及外孙女的起居饮食,也教导孙女做功课。她患有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近来经常身体不适,开始担心女儿及孙女往后的生活,因而寻求援助。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4月15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10万令吉生活费,每个月资助他们生活费及教育费长达5年,期许丘于彤可以健康快乐的渡过童年生涯

March 2, 2022
郑萍荌 (罕见基因病)
来自槟城大山脚的女婴郑萍荌于2021年3月2日出生,出世时全身满是瘀青,医生仔细检查和追踪家庭基因史后,发现女婴哥哥出生时同样有此罕见症状,5个月大时不幸夭折。 女婴同样出现罕见症状,槟城医院肿瘤科医生决定将两夫妻和女婴的基因样本寄到美国检测,结果显示女婴母亲基因出错(Pathogenic for gen SLFN14 c.652A>G),由于孩子遗传母亲50% 基因,因此女婴基因缺陷。 医生告知,女婴随时会因为血管爆裂而丧命,再加上骨髓无法产生血小板止血,轻则只是瘀青,严重可随时丧命。女婴需要每周到医院输血,但不可以永远靠着输血过活,因为担心长期输血,血液或会一再的排斥血小板,若日后自体生产的血小板也遭排斥就情况不妙。” 父亲郑义林(37岁)说,新加坡国立医院接获本国政府医院转介,并在了解孩子整体状况后,愿意为孩子治疗。由于妻子骨髓不适合,而他骨髓与女儿相配符合捐献条件,着实令人惊喜,但想到这是大手术且需在新加坡治疗和观察半年,一笔巨额治疗费和开销直让家人犯愁。 父母期许女儿生命有奇迹,因此以“平安”谐音取名萍荌, 希望女儿一生平安,健康长大成人。 郑义林与印尼籍妻子Zen Meilani(30岁)早前在工厂上班认识后结婚,妻子婚前是质量检测员,有了孩子后全职照顾孩子。郑义林本身虽是一名电子工程师,月薪6800令吉,但之前孩子在本地治疗已花光积蓄,这次跨国生活费等估计是需要6万4000令吉,这笔钱跟亲朋戚友东挪西借勉强可应付;不过孩子所需的21万9000新元(折合马币约70万令吉)手术费已是无能为力,因此紧急向该基金会求助,恳请社会大众救援。 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12月24日发动第一次筹款,并筹足所需的70万令吉医药费。 【准备就绪移植骨髓,脑部却出血陷入危险,医生紧急手术开颅止血,暂时保住了生命】 一家三口在2021年12月28日,千辛万苦终于入境新加坡等待移植父亲的骨髓续命,原定在2022年2月22日进行骨髓移植,但萍荌突然在2022大年初二凌晨3时许,发羊癫及不省人事,紧急送院检验后证实脑部严重出血,医生两度开颅手术去除瘀血。 由于脑部重创,所以在用药方面医生会特别关注,此次的骨髓移植费用,预计需要额外的25万新币(折合马币约80万令吉)。 萍荌左脑溢血医生两度手术切除坏死脑细胞,虽然影响其身体右侧的机能,不过孩子还小,而且其进展良好,父母没有放弃她,所以相信大众也不会放弃她,希望大家能给她一个机会活下去,给她健康成长的机会。 父亲的骨髓已鉴定适合移植给女儿,惟缺庞大的医费,父母恳求大众的捐助。基金会经过与主治医生了解萍荌的状况及治疗法后,议决协助她二度筹募尚缺的80万令吉医疗费。 在获悉基金会同意援助及发动第二次筹款后,父亲更一度哽咽,因为在他们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予他们精神上及经济上的资助,他们无以回报,仅能期许孩子顺利完成治疗后,可以返回槟城当面感谢本会及大众的资助。

February 21, 2022
Dhurgashiini (脊椎侧弯)
来自吉打双溪大年的12印裔女生Dhurgashiini A/P Balachandran,因为脊椎侧弯,两侧肩膀不同高、右侧肩胛骨凸出、骨盆倾斜,已经影响了她的心肺功能。除了健康上的问题外,也为她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Dhurgashiini是在去年4月被家人发现肩膀不平,而且背部凸出看似驼背后,带她到医院检验,当时X光片显示脊椎弯曲,医生也告知女生的脊椎弯曲已经许久,因为没有及早发现所以越来越侧弯。 父亲Balachandran A/P Shanmugam(46岁)表示,因为女儿完全没有感到疼痛,所以没有留意到女儿的脊椎问题,家人有感愧疚忽略留意女儿的成长。 他说,女儿向来就内向,所以当知道自己脊椎侧弯后,她性格更加沉闷。因为家里经济不好,若要手术家人也无法负担。 家人在辗转之下咨询本基金会,同时也申请女儿的手术费。在本会安排下,Dhurgashiini经已到马大医院见专科医生,检查后发现脊椎弯曲86度,之后女孩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包括基因检测,终于鉴定她适合进行脊椎手术,让父母俩放下心中大石。 父亲Balachandran在小学当保安,月薪约1500令吉,母亲Sarasu A/P Munisamy(44岁)则是家庭主妇,Dhurgashiini尚有两名妹妹(10岁及7岁)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2月21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3万8000令吉医药费。 Dhurgashiini经于2022年2月22日完成矫正手术,手术过程一切顺利,她在病房观察及休养4天后,情况一切良好,2月26日在父母陪同下出院,并直接北上回去吉打双溪大年家。 女孩的情况特殊,术后需要穿戴特制的纠正背架,而这个背架不包括在早前筹募的手术费中。基于她家境贫困,本会当时也支援纠正背架的费用,让她在出院前能穿戴着出院。 看到女儿的背部不再弯曲,而且也开朗多了,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也感谢社会大众的捐助及鼓励,让女儿能顺利完成矫正手术。

December 21, 2021
Muhammad Aisy Aidan (罕见儿童白血病)
4岁男童Muhammad Aisy Aidan bin Abdul Hamid是一名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出生至3岁都正常渡过欢乐的3年,2020年孩子手脚开始出现犹如蚊子叮咬的症状,辗辗转转看诊,医生也只是给一些药涂抹。 涂药3个多月依然未见好转,诊所将病人转介到士拉央医院进行检验,验血报告显示病患血小板偏低,并转介到吉隆坡中央医院抽取骨髓检验,当时候的癌症指数呈阴性。医生怀疑是红斑狼疮症(SLE)而给予药物治疗。 2021年3月,男童情况加剧,医生在验血报告显示血小板再跌剩12,紧急入院输血,并转介到马大医药中心的血液专科检验,院方抽血即证实患上罕见的儿童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imia,JMML)。 医生告知,这是每百万人仅会出现一宗个案的罕见血癌,而且Muhammad Aisy Aidan是该院第三名病患,这个罕见的血癌无法进行化疗,唯一的治疗方法就只能通过骨髓移植。 幸运的是,13岁的哥哥骨髓吻合,适合捐献给弟弟,哥哥在8月份进行骨髓移植,观察2个月后于10月份出院,当时候5万令吉移植费用、手术后抗排斥药物等都是靠东借西筹、公积金等费用、医院福利局等支付。 12月初在定期复诊时,医生检验发现其血小板偏低,需要再进行第二次的骨髓移植,其13岁的哥哥再次挺身救弟弟,从吉打寄宿学校返回吉隆坡医院抽取骨髓。 在等待排期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之前,孩子必须每周返回医院输入血小板,以避免内部突然出血不止,而每次入院的沉重负担都让父母捉襟见肘。 父亲Abdul Hamid bin Arshad(45岁)是散工,负责除草、清洁、打扫等杂工,每个月可以获取1500至2000令吉,母亲Azean Binti Abdul Aziz(41岁)原本在律师楼任职书记,薪水约2500,不过自从孩子生病后,再加上今年初开始因为行管令而被迫居家办公,后期她也无法返回职场,继续居家上班,薪水减至500令吉。 男孩急需7万9460令吉的骨髓移植手术费用,而父母经已耗尽积蓄让孩子进行系列治疗,父母急如热窝上的蚂蚁,恳求社会大众的援助。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12月21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7万9460令吉医药费。 Muhammad Aisy Aidan在2022年1月6日入院接受长达6天的化疗,并在2022年1月13日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手术相当顺利,男孩留院观察长达50天后,终于可以如愿回家修养。父母感谢大众的及时相助,才能让儿子脱离病痛之苦。

December 9, 2021
张嘉恩 (人造耳蜗手术)
来自柔佛5岁的张嘉恩,在母胎时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在出生两周大隔离检查时发现双耳失聪。小嘉恩在一岁大时,左耳就动了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当时手术及人工耳蜗费9万令吉是家人东挪西凑自行付费。 来自柔佛州的坚强单亲妈妈孔慧珊(30岁)一人靠着约2000令吉薪水独自抚养分别13岁、11岁和5岁的孩子。如今因为小嘉恩父母已离异,其母独自养家糊口根本没有能力再承担幼女右耳的手术及耳蜗费,因此求助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协助筹款。 【左耳在一岁时植入人造耳蜗后,可以表达基本简单的词句】 这名小孩子可以表达基本简单的词句,只是因为双耳听力不健全尚有学习障碍,要恢复右耳听力,如今右耳适合植入人造耳蜗,而且此手术是可以赋予她另一耳朵有声机会和希望,也能让她听障带来的后遗症减到最低。 小嘉恩一岁植入左耳的人工耳蜗后,家人让她定期去上语言治疗课,3岁的时候,嘉恩也去幼儿园,盼她可以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相处及学习说话。然而一段日子过去了,老师和家人都发觉她的说话能力并没有任何的进展。 所幸在嘉恩4岁时,家人发现她的说话能力有所进展,可以简单的表达, “我要吃饭”、“哥哥打我”等简短的词句。 近期小嘉恩复诊时, 主治医生认为她的左耳听力有进展,因此建议右耳适时动手术植入耳蜗,然而单单人工耳蜗费用就要7万400令吉,手术及住院医疗费则是1万2000令吉,合共8万2400令吉。 母亲孔慧珊是一名食品公司的销售员,底薪近2000令吉,离异后需要独自抚养两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平时外出工作, 2个儿子是自己照顾自己,小嘉恩则送到幼儿园。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12月9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8万令2400吉医药费,母亲感谢所有的热心人士守护,而小嘉恩也在2021年12月29日进行耳蜗植入手术。术后进展非常顺利,嘉恩每个月也会定时到医院复诊和接受语言课程。

November 5, 2021
李爱玲 (卵巢瘤手术)
来自霹雳古楼的42岁李爱玲,在2021年7月的时候,突然月经失调,因此便去私人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为病人照了CT SCAN 后,发现她的卵巢有瘤,以及肺部有白点,因此怀疑她患有有肺痨,因此他将病人转介到诗布郎再也政府医院。 医生为进行检查后,确定她并无患上肺痨,但她的肚子一直疼痛,同时还有泻肚子的现象,刚开始一个星期只痛几天,丈夫带着她去看了普通诊所的医生,却完全没有效果。 一直到10月中,李爱玲肚子疼痛及泻肚子的情况加剧,除了泻肚子之外,她一吃东西就会呕吐,因此根本没有胃口吃东西,让她从原本的68公斤,跌至目前仅剩下40多公斤。 眼见太太如此痛苦,丈夫带她前往医院检查,报告显示她卵巢的瘤已经挤压到她的小肠,小肠已经严重肿胀,随时有爆裂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小肠一旦爆裂,她就会全身细菌感染,生命垂危。 医生建议手术方案是切除卵巢的肿瘤,及疏通受影响的小肠,若小肠被卵巢的肿瘤影响至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的小肠,手术费为4万5000令吉。 鉴于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积蓄,要在一时之间拿出数万令吉,对他们而言是天方夜谭,李爱玲的丈夫黄雄发在束手无策之下,向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求助,希望本会可以伸出援手,让太太可以及时动手术,挽救宝贵的一命。 本会在接获黄雄发的求助后,立即进行家访及到医院向主治医生了解后,确认李爱玲的状况,此时的她已经3天无法进食,水也只能沾湿嘴唇,情况已经十万火急。 李爱玲的丈夫黄雄发(45岁),他是一名跑腿,主要帮人代换路税,每月月入1000余令吉,他之前在柔佛当酒吧公关,月入大约3000余令吉,但因为公司易手,更换新的管理层,他也在2019年年尾离开前公司回到古楼,李爱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他们育有一名7岁女儿黄雪莉。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5月18日发动筹款,在短短6小时内筹足所需的4万5000令吉医药费。 由于李爱玲的手术在及时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肿瘤在医生进行化验后,证实并非恶性,在医院观察及休养一段时间后便出院了。

October 31, 2021
刘慧倩 (大肠癌)
拥有3名年幼孩子的蛋糕师傅是来自大山脚的刘慧倩(45岁),唯一希望就是能够得到大家捐助善款,让她快速接受治疗延续生命,继续把年幼孩子养大成人。 刘慧倩在病发前是一位知名蛋糕师傅,巧手制作的主题蛋糕多不胜数,作品模仿做得惟妙惟肖,包括还有几可乱真的烧猪蛋糕、3D翻糖蛋糕、麻将月饼等,其无限创意令人叹为观止。岂料天意弄人,她在2016年体检时发现大肠有肿瘤,当时切除化验为良性肿瘤,所以无需电疗或化疗,只需定期到医院复诊,当时的医药费全由丈夫的公司保险支付。 病发前的刘慧倩体重100公斤,在切除肿瘤后,一直遵照医生的指南开始减肥,健身、节食等,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决心,把体重减至60多公斤并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自生病后,她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每一年详细的健康检查及癌症指数报告,包括去年12月的体检报告,同样显示身体状况一切良好。岂料今年9月感到腹痛,10月开始,腹部绞痛加剧,肚子更是开始肿胀且有硬块,所以再次体检。经一检查,竟是肠癌复发梦魇的开始。 她说,报告出炉显示子宫、肝脏及脊椎边缘都有肿胀的现象,而且肺部有白点。医生最后决定帮她进行活体组织检查(biopsy),10月11日化验报告出炉,证实她的大肠癌复发。 10月17日半夜,刘慧倩病发,她腹痛难忍,虚弱无力,其丈夫见状,立即将她送医,医生告知病情相当危急已无法开刀切除,唯一能够延续生命的希望就是必须进行电疗5 次,来缩小她的肿瘤,并进行长达6个月的化疗(每2星期一次),费用为15万令吉。因为挂碍小孩,为了要照顾孩子成长,18日当天,医生已经为刘慧倩进行首次的电疗。 【原本温馨的小康之家,顿时得为医疗费烦心】 刘慧倩是蛋糕师傅,表面上看似风光,然而有苦自吞,因为这两年的行管令,导致她的生意严重受到影响,这两年刘氏都是靠丈夫用退休金来周转治病,如今深受癌魔纠缠,原本温馨的小康之家,顿时得为医疗费烦心。 纵观刘慧倩当前情况,其家里是无经济来源,因此这笔医药费她是完全不能负担。早前她有想到转去政府医院治疗,但医生表明她的情况已不能再等,唯有立即电疗才能保命,若是中途转院,过程中需要一层一关的重新检验,届时或将拖延而延迟治疗,导致病情恶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丈夫陈永发(57岁)是一名退休的银行职员。退休后原本打算考取地产经纪牌照,然而碰上行管令搁置一旁。刘慧倩则是经营蛋糕店,病发后把生意转交给合伙人经营,她自己专心养病。他们育有一对年仅12岁龙凤胎和11岁女儿,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和收入,无力负担医药费,进而向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求助。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10月30日发动筹款,在8小时内筹足所需的15万令吉医药费。 刘慧倩不仅非常感谢所有伸出援手的善心人士,也感激为她祈福及加油打气的社会大众。她也承诺日后康复了,会以她的力量回报社会,帮助需要的人。

October 20, 2021
郑骏研 (肾脏移植手术)
来自吉隆坡的30岁男子郑骏研,在21岁那年,突然脚部肌肉麻痹、水肿、伴随着没有食欲。到附近的诊所看诊后,医生发现他尿里的泡沫异常多,怀疑肾脏有问题,因此建议他前往医院检查。 经过细查,确诊他的肾脏开始衰竭,因此开药稳定病情。然而服药了大约3年后,药物已经无法控制他的病情,自此骏研开始在家进行腹膜透析(洗肚)的方法洗肾,每天必须洗4次,因此骏研无法出外工作。 在家进行洗肾3年后,有次复诊时,医生检验后告知病情已经不稳定,须要靠洗肾机方式进行洗肾。由于骏研尚年轻,医生建议他换肾,才能重拾生活的素质,否则他得一直洗肾直到终老。 2019年初,父亲郑福兴做了初步的检验,但因疫情及经费问题所以放弃继续一系列的检查。直到不久前,院方捎来好消息指,有一个大体的肾脏适合骏研,当时也因为经费问题而错失了这个机会。 鉴于孩子错失两次移植肾脏的机会,看着儿子承受洗肾的痛苦,父亲很愧疚。 想到自己再过几年就迈入60岁,身体或会较弱,所以数月前再征求医生的检验及鉴定后,证实他目前的状况适合移植肾脏给孩子,而孩子目前也是接受肾脏移植的最佳时机。 然而,活体肾脏移植的费用高达12万令吉,家人无力负担这笔费用,所以向本基金会寻求援助,盼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及捐助。 郑骏研在未洗肾前是一名厨师,但开始洗肾后就无法工作,父亲郑福兴则是一名散工,行管令时月入大约1700令吉,母亲邱玉莲(59岁)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弟弟郑骏涛(25岁),是一名保险经纪,收入大约1100令吉。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5月18日发动筹款,在19小时内筹足所需的12万令吉医药费。 郑骏研与父亲郑福兴在2022年4月5日进行活体肾脏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留院观察一个星期后便回家修养。之后两父子到本基金会中马办事处感谢众人。骏研告知,身体在慢慢恢复中,变得比较有力气了,只是脚没什么力,还需要定时回医院检查,此外也需要服至少半年的排斥药物。 提及术前及术后的分别,父亲郑福兴热泪盈眶表示,骏研简直是判若两人,换肾前他每4个小时洗肾,而且每天吃满满一个手掌心的药;现在他可精神多了,慢慢回归正常的生活。 鉴于父亲刚完成捐肾手术,需要一段时间休养,无法工作,本基金会援助一家为期3个月的生活费,助郑家暂时度过难关

July 5, 2021
黄心仪 (人造耳蜗)
来自吉隆坡蕉赖的女童黄心仪于2019年8月26日出生后,细心的医生意外的发现,女婴及母亲前额有一小撮的白发,怀疑女婴可能会患有基因遗传病,并建议她进行基因测试。 心仪在经过基因检测后,证实患有她患有瓦登伯革氏症候群(Waardenburg syndrome),此基因病的症状包括两眼眼距较宽、鼻根宽阔、头发中有一撮白发,以及出现虹膜异色症,当中较为严重的症状则是听力障碍。 在小心仪3个月大时,就已经进行一系列的听力测试,经过听力学家的诊断后,确诊她双耳皆丧失听力,不过能够植入人造耳蜗来改善听力。 由于植入人造耳蜗的费用庞大,当时父母要求院方转介到另一家医院,因为据知该医院有提供人造耳蜗的辅助,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他们的申请仍无下文,眼看女儿越来越大,这让父母感到越来越焦急。 辗转之下,父母向本基金会寻求援助筹足女儿人造耳蜗费用,小心仪非常幸运,她得到一名善心人士的捐助一边的人造耳蜗费用,然而尚缺7万5000令吉,希望得到社会大众的捐助。 心仪的母亲白雪玲是一名市场执行员,父亲黄翰友则在孩子出生后,因孩子一直需要往返医院做测试,因此辞去工作,他们的家庭收入大约为5000令吉。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7月5日发动筹款,在17小时内筹足所需的7万5000令吉医药费。 心仪已在7月7日进行双耳人造耳蜗植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如今他已经可以听见世间美妙的声音,也可以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健康快乐的长大。 父母非常感激来自社会大众的支援,让他们的宝贝女儿脱离聋哑的困境,大众的爱心捐献让他们无以回报,仅仅承诺日后会持续的行善,让这份爱得以延续。谢谢您伸出的援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June 17, 2021
陈月秀 (中风)
来自槟岛的65岁陈月秀,在2021年6月16日上午,因剧烈的头痛,加上一摇晃身体就会呕吐,孩子将她带到附近的诊所看诊,医生诊断她耳水不平衡,便开了药给她吃。 然而,吃了药数小时后,陈月秀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意识渐渐陷入模糊,孩子轻声叫她没有反应,需要大声及大动作摇晃她才有反应,孩子深觉不妙,立即将她送往医院进行脑部扫描。 医生发现她的脑部出血,而且脑动脉瘤爆裂,积血几乎填满了她脑部60%-70%,属于严重的中风情况,必须尽快动手术止血及清除积血。 当晚,医生为她紧急施予手术保命,并在脑部安装插管把积水及血水排出。然而,这个插管必须每7至8天更换一次,否则会有细菌感染的风险,医生观察陈月秀的情况后,再度为她的脑部开洞插管。 这期间,陈月秀都必须在加护病房里观察,第二次的脑部插管安装手术后,医生发现脑里的血水少了,但是脑积水依然无法自动排出,因此必须进行第三次手术。 第三次的手术即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将脑积水排出以减轻脑部压力及可能引起的併发症。 从2021年6月16日开始,陈月秀前后进行了三次的脑部手术,并一直在加护病房,医药费已经飙涨至约17万余令吉,当中4万令吉由保险支付,7万余令吉是由孩子们东借西筹,剩余的孩子们已经没有能力支付。 丈夫陈亚历(71岁),是一名退休园丁,他们育有5名孩子,包括大儿子陈保石(43岁)、次子陈保益(41岁)、三女陈嘉玲(40岁)、四女陈嘉盈(37岁)及幼子陈佑诚(33岁),除了幼子外,4名孩子都已婚,各有家庭及负担。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6月17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6万8000令吉医药费。 在2021年7月中,医生让她出院,但医生建议,必须尽快装回头盖骨,陈月秀的家属再度向该基金会求助。基金会在2021年9月4日发动筹款后,也顺利筹足所需的2万5000令吉的头盖骨手术费用,随后便安排陈月秀尽快进行头盖骨植入手术,手术很顺利。

June 10, 2021
方思贤 (脊椎侧弯)
来自雪州梳邦再也的21岁方思贤,在中学时期就被发现脊椎侧弯问题,不过当时候看诊医生告知情况不严重后,就不了了之。 目前在马大中文系就读第一年的她,趁着在马大深造就享用学生专属的免费医疗服务,不料在看诊却被告知脊椎已侧弯60度,若现在开刀风险仅有1%,但是若脊椎侧弯至70度,风险就提高至10%。 原本以为不严重的病情,被告知需要开刀矫正脊椎侧弯,晴天霹雳的消息让她哭了数天,而父母初时也因为担心手术所带来的的风险而反对孩子进行这项手术。经过医生讲解,也在考量种种因素后,父母最终也同意让女儿进行手术,然而庞大的手术费让他们捉襟见肘,因此向本会求助。 【中学时期就容易喘,甚至步行几步就累,殊不知是脊椎侧弯而致】 中学时期被发现肩胛骨不对称,脊椎侧弯,当时就到诊所看诊及照X光,医生告知脊椎侧弯不严重,并没有指示需要任何治疗,情况不了了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她进入马大就读时,于今年4月份到大学内的学生诊所看诊,医生直接转介她到马大医院做详细检查,才揭发其脊椎上半部弯曲60度,下半部弯曲57度。医生告知需要进行手术,否则情况恶化风险更大。 她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而想要修读中文系,更雄心万丈的,希望在毕业后可以投身媒体业,所以决定进行手术,避免其脊椎侧弯恶化而影响日后的生活,因此恳求社会大众伸出援手。 其父亲方荣春(58岁)是私家车司机,载送学生上学,月收入约2000令吉,不过随着去年行管令至今,学校没有开课,近乎没有收入。母亲戴爱莉(56岁)兼职当保姆,收入约1000令吉。28岁大哥是销售员,而26岁的姐姐则在就读中文系硕士生,目前家庭经济重担就落在大哥身上,生活也勉强支撑,所以思贤没有购买保险,家人也丝毫没有能力负担思贤的手术费。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6月10日发动筹款,在短短4小时内筹足所需的4万令吉医药费。

May 18, 2021
姚苇洛 (心脏疾病)
初生男婴姚苇洛Velon Yau甫出娘胎肺部受到细菌感染,接受抗生素期间再发现心脏严重及复杂缺陷,导致小心脏供氧不足,情况不能再拖,必须紧急施手术保命。 母亲是于2021年5月6日在私人妇产科中心诞下男婴姚苇洛Velon Yau,甫出世因为肺部细菌感染而服抗生素,不料傍晚男婴呼吸急促,隔天转到麻坡政府医院检验。 因为情况严重,在出生3天时,再转到柔佛医院详细检验,最终证实心脏有孔,而且罕见的心脏主动脉断裂影响下半身供血供氧、心脏阀门无法闭合等问题。 男婴一直在加护病房,院方供药让其血液可以循环到下半身,但是药物会导致器官衰竭,唯一的办法是需要动手术保命。 【妈妈仅来得及看了宝宝一眼,来不及抚摸及拥抱,孩子即被辗辗转转的入院转院】 院方转介男婴到吉隆坡专科医院进行紧急心脏手术,男婴周日(16日)在父母的陪同下,从柔佛乘坐救护车到吉隆坡专科医院。男婴目前靠着药物及辅助器存活,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后,他的病情每况愈下,预计需要一笔庞大的医费。 男婴父亲姚添源(44岁)早前在柔佛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不过受到疫情影响,再加上入不敷出,最后于2020年12月到新加坡当工程师,薪水4540新币(折合马币约1万3983令吉),由于刚入职没有年假,所以拿着无薪假陪伴妻子生产及孩子治疗。母亲苏丽菁(40岁)是名家庭主妇,尚育有2名13岁及10岁的儿女。 男婴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及治疗,医费需要10万令吉,父亲能承担其中的6万令吉,尚缺4万令吉希望得到社会大众的救助。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5月18日发动筹款,在短短2小时内筹足所需的4万令吉医药费。 筹款发动当天,也是小苇洛手术日,在手术室外等候的父母,虽然忧心忡忡孩子的手术,但是有大家的祝福及鼓励,让他们非常感激,更声声言谢大众的救命之恩

April 30, 2021
吴挺浩 (白血病)
来自柔佛的8岁男童吴挺浩,自确诊患上白血病后,就开始了进出医院的日子。他不仅无法像同龄的孩子到学校上课,反而必须经常到医院进行治疗,纵然治疗过程苦不堪言,但懂事的他仍对父母绽放他的阳光笑容。 当他1岁9个月大时,因为发烧、咳嗽、泻肚子等症状,父母一开始带他去看儿科医生,但持续2个星期没有好转,脸色苍白,父母唯有带他到专科医院检查。报告显示他的红血球和血小板非常低,相反的白血球指数异常地高,这意味著他患有白血病。 医生随即为他进行化疗,不料2017年10月,他的白血病复发,在医生的建议下,于2018年进行骨髓移植,而骨髓则是父亲所捐赠。 原以为换了骨髓,挺浩就可以从此摆脱癌魔,就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无奈的是,病魔仍对他纠缠不清。2021年,挺浩在进行定期复诊时,医生再度发现他睾丸出现癌细胞,在别无他法之下,今年3月15日切除了睾丸,以阻止癌细胞蔓延到其他的部位。 随后,医生将吴挺浩转介到安宁疗护病房,这意味着男童经已无药可救,只能减缓痛楚好好的过完余生。 【治愈率超过60%的治疗法,让挺浩有了一丝曙光】 看着乖巧懂事又活泼可爱的孩子被宣判死刑,晴天霹雳的消息却让父亲吴益敏(35岁)及母亲许佩玲(35岁)坚持不愿就此放弃,在经过多方面的咨询及资料搜寻后,他们得知新加坡医院有针对白血病的崭新疗法,这让他们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的曙光。 然而,这个崭新的疗法医疗费用高达25万新币(折合约马币80万令吉),而且挺浩必须与母亲待在新加坡长达9个月的时间,每个月开销预计2500新币(折合约马币6万8000令吉),父母东借西筹只能负担日常开销,对于80万令吉的医疗费无能为力,因此恳请社会大众给予孩子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在父母眼里,挺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么多年来饱受白血病摧残,但是他总是不哭也不闹,有时候反而会返回来安慰父母。 父亲吴益敏是一名助理运营经理,月薪约7000令吉,而母亲许佩玲原本是行政执行人员,在挺浩生病后也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孩子。 在挺浩患上白血病后,较早前的治疗,即化疗及移植骨髓,都是家人负担,如今已经耗尽积蓄,无力负担这笔80万令吉的医费,唯有向大众求助好让这个懂事的孩子可以彻底的摆脱病魔。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也叫CAR T-细胞疗法(CAR T-cell therapy),是一种用经特殊转化的T-细胞来更具体地以癌细胞为靶向的新免疫疗法。 医生先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出T-细胞样本,随后对这些T-细胞进行再造,从而让它们的表面上生成名为嵌合抗原受体(CARs)的特殊结构。当这些CAR T-细胞被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时,这些改造后的细胞可识别、攻击人体内的癌细胞,而这项疗法的成功率,高达60%。 此疗法是非常崭新的白血病疗法,我国尚未有这种技术,最邻近而有具备此技术的只有新加坡医院,然而此疗法的费用极高。 家人同意将筹款活动全权交由基金会处理,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于2021年4月30日发动筹款,并筹足所需的80万令吉医药费。挺浩的病情令人同情,还有他坚强的毅力感化众人,捐款者不仅仅来自我国善心人士,还有许多捐款来自国外。 基金会安排吴挺浩和母亲于2021年7月2日到新加坡开启治疗之旅。在狮城接受近10个月的漫长治疗后,小挺浩进展一切良好,带着大家满满的祝福,终于在2022年4月20日,从新加坡回国了! 说到挺浩的精神状况,母亲说,他的胃口都很好,精神不错,只是体力有点差,偶尔带他去公园散步,大概10-15分钟就会喊累。但医生有建议多做运动,所以会让他多做一些不那么激烈的运动,以便能让他的身体更强壮一些。母亲也透露,如果之后的检查报告没问题的话,就会安排吴挺浩回学校上课。 该基金会及挺浩家人非常感谢社会大众的捐助、祝福及鼓励,挺浩才能顺利到狮城接受治疗,积极乐观的与癌魔抗战。